136萬港元復活愛犬?泰國女子複製毛孩,重現生前記憶?!

Animal Slave
2025-03-30

對於許多愛寵之人來說,與毛孩分別的痛楚難以言喻。然而,在泰國叻丕府(Ratchaburi)Ban Pong 區,一位五十歲的女子甘查叻·薩迪貢塔那西里(Kancharat Sakdikonthanasiri)選擇了一條非比尋常的道路——她決定以高達 600萬泰銖(約136萬港元)的費用,複製她最摯愛的法國鬥牛犬「帕彭」(Paphaeng),讓牠以另一種方式回到自己身邊。

如今,這隻全泰國第一隻成功複製的狗已五個月大,活潑可愛,與原來的帕彭只有左耳的花紋略有不同,其他外觀幾乎一模一樣。

不捨的愛,推動科學的奇蹟

原本的帕彭因 庫興氏綜合症(Canine Cushing’s Syndrome) 而離世,這是一種影響犬隻內分泌系統的疾病,甘查叻悲痛萬分。對她來說,帕彭不僅是寵物,更是家人,甚至是精神支柱。因此,她決定聯繫泰國首位能進行狗隻複製的專家 蘇帕塞克·薩拉奇提博士(Dr. Supasek Sarachitti),希望能藉助科學的力量「復活」她的愛犬。

然而,博士在同意幫助她前,先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:

  1. 如果她離世,誰來照顧這隻複製狗?
  2. 她是否能承受外界的批評?

對此,甘查叻做了萬全準備。她在遺囑中特別註明,不僅為複製的帕彭,還包括她飼養的 16隻狗 安排好後續的照顧問題。而對於外界可能的爭議,她則坦然表示,這並非金錢能衡量的事情,因為對她來說,帕彭的存在遠比金錢更有價值。

「帕彭曾陪我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,牠給了我力量,讓我不再孤單。」——甘查叻

圖片來源: 網上圖片

跨國複製之旅:五次嘗試終成功

在確定進行複製後,蘇帕塞克博士從原來的帕彭身上取出細胞,並送往南韓,由世界知名的複製專家 黃禹錫博士(Dr. Hwang Woo-Suk) 負責進行培育和複製技術操作。

然而,這項過程並非一帆風順。初期的幾次嘗試中,新生的複製狗都無法自行呼吸,導致計畫陷入瓶頸。經過反覆研究,科學家們進行了 複雜的基因工程技術調整,最終在 第五次嘗試 中,成功培育出健康的帕彭複製體。

這次複製過程的總費用高達 600萬泰銖(約136萬港元),其中 單是複製技術就花費超過300萬泰銖(約68萬港元)。至於基因工程的部分,原本的費用超過 2000萬泰銖(約450萬港元),但南韓的黃博士在得知甘查叻對帕彭的深厚感情後,決定 全數豁免基因改造費用,讓這場充滿愛的科學奇蹟得以實現。

複製狗是否擁有記憶?感人重逢的一刻

當五個月大的複製帕彭與甘查叻見面時,牠先是凝視著自己的主人,接著便展現出熟悉的行為模式,彷彿真的「記得」對方。更令人驚訝的是,複製帕彭 竟然能聽懂泰文指令,這讓專家們開始思考,複製狗是否能夠 部分保留記憶。

「複製狗不僅會與原犬擁有相同的體型、毛色及性別,甚至可能帶有某些行為記憶,只是身上的花紋可能會有些許不同。」——蘇帕塞克博士

這項發現無疑為複製技術增添了更多討論空間,未來或許能進一步探討 基因與記憶的關聯性。

圖片來源: nationthailand.com

科學與倫理的交鋒

儘管甘查叻的故事充滿溫情,但複製技術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。部分人認為,複製寵物是一種「不願放手的執念」,甚至質疑其倫理道德。然而,甘查叻則認為,這是 科技的進步,只要不對其他生命造成傷害,每個人都應該有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懷念摯愛的毛孩。

「這不僅是對帕彭的愛,更是科學的突破,希望大家能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。」——甘查叻

原帕彭的最後歸宿

至於原本的帕彭,甘查叻至今仍將牠的遺體 低溫冷藏保存,等待適當的時機,將牠安葬於自己家中,讓愛犬最終回到熟悉的地方,長眠於心之所歸。

這場結合 愛與科技 的故事,既展現了科學技術的力量,也引發了關於生命、記憶與倫理的深思。對甘查叻而言,這並非單純的實驗,而是一場無可替代的 心靈救贖——透過複製技術,她找回了那段 最純粹的情感羈絆。

上一篇
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.
下一篇
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