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tflix的劇集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自上映以來,不僅成為英國首部登上電視收視榜冠軍的串流節目,更引發社會對於年輕男性成長環境的關注。劇集以一宗震驚社會的青少年謀殺案為主軸,深入探討網絡文化、性別觀念及男孩成長中的隱藏危機。
打破串流節目的收視紀錄,震撼社會輿論
根據英國收視機構 BARB 的數據,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於 3 月 13 日首播後,其首兩集在 3 月 10 日至 16 日的一週內分別獲得 645 萬及 590 萬觀眾,超越 BBC 的《The Apprentice》,成為該週最受關注的電視節目。這是英國電視史上首次有串流節目佔據排行榜首位。

劇集的故事圍繞 13 歲少年 Jamie Miller,他因涉嫌殺害同班女同學 Katie 而被調查。隨著案件發展,劇情揭露青少年如何受網絡社群及有害思想影響,進而影響其價值觀與行為模式。
劇集創作人 Jack Thorne 及 Stephen Graham 希望藉此引發社會對青少年問題的反思,其中包括網絡欺凌、網絡男性至上主義(manosphere)、刀犯罪、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議題。
政府與公眾關注:是否該禁止未成年使用智能手機?
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播出後,英國教育部長 Bridget Phillipson 表示將重新審視學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機的政策,並監察部分學校以研究禁令的有效性。此外,英國工黨議員 Anneliese Midgley 更提出應在國會及學校播放此劇,以幫助學生理解網絡文化對行為的影響,並減少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。

英國首相 Keir Starmer 亦於首相答問大會上提及,他與 14 歲女兒及 16 歲兒子一起觀看了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。他表示:「這是一部非常好的劇集,劇情揭示了網絡影響青少年行為的現象,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,我們必須正視。」
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隱憂:當成年人不再理解孩子的世界
劇中一個震撼人心的場景發生在第二集中,當探長 Luke Bascombe(Ashley Walters 飾)調查 Jamie 為何殺害 Katie 時,起初以為兩人關係親密,直到他自己的兒子向他解釋 Instagram 上的某些表情符號其實是一種隱藏的欺凌方式。例如,炸藥表情符號象徵網絡男性至上主義中的「紅藥丸」(red pill)概念,而「100」符號則暗示某些極端思想,即「80% 的女性只被 20% 的男性吸引」。
這場戲呈現了現今青少年與父母、教育者之間的溝通斷層。許多成年人對於網絡文化的暗語一無所知,無法理解孩子所面對的現實。
編劇 Jack Thorne:我們正在失去這一代男孩
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編劇 Jack Thorne 表示,這部劇並非傳統的「兇案解謎」(whodunnit),而是「為何發生這件事」(whydunnit)。劇情不僅呈現兇案經過,更深入探討 Jamie 的成長環境,包括學校、家庭、朋友、社交媒體及其內心世界,試圖找出他走向極端的原因。

Thorne 在接受 CNN 訪問時提到:「這不只是 Jamie 一個人的問題,這是一整個系統的問題——學校未能提供足夠的支持,父母未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,朋友未能提供正面的影響,而網絡則提供了充滿仇恨與極端思想的內容。」
他還指出,現今的青少年並不會直接接觸像 Andrew Tate 這類極端人物,而是通過自己關注的遊戲、音樂或 YouTube 主播間接受到影響,逐漸被灌輸錯誤的價值觀。這種「滲透式」的影響,讓許多父母即使密切監管孩子的網絡使用,也未必能察覺他們正在接觸哪些有害資訊。

解決方案在哪裡?家長、學校與社會的責任
Thorne 強調,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這個問題,不能單靠父母來管控孩子的網絡使用。他提及,澳洲已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,並要求社交媒體平台負責執行這項規定,而英國政府亦應開始考慮類似政策。
在家庭層面,他建議家長應該與其他家長組成群體,共同制定孩子的智能手機使用規則,以減少孩子因為「其他同學都有手機」而感到被孤立的壓力。
Thorne 認為,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最重要的訊息就是——成年人需要聆聽孩子的聲音。「現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脆弱,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。」他呼籲家長、教師及社會大眾,不要忽視青少年所面臨的挑戰,而是要尋找方法,與他們對話,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,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價值觀。
隨著《Adolescence》(混沌少年時)的熱播,這場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網絡影響的討論仍在持續。這部劇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犯罪的故事,而是一面鏡子,反映了現今青少年所處的複雜世界。
延伸閱讀: Netflix 懸疑神劇《混沌少年時》:4 集揭開青少年心理與人性的黑暗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