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德州一間生物科技公司近日宣布,成功基因編輯並培育出三隻擁有恐狼特徵的幼狼,標誌著人類在復育絕種動物技術上的重大突破。這三隻新誕生的狼犬,外觀與約一萬三千年前滅絕的恐狼極為相似,白色濃密毛髮、強壯下顎及大型骨架皆與古生物記錄相符。
這項由 Colossal Biosciences 主導的計劃,旨在透過基因工程與復刻技術,重現已滅絕的物種。除恐狼外,該公司亦正進行重建長毛象、渡渡鳥等物種的相關研究。

從化石提取遠古基因 重塑恐狼外貌
恐狼是北美史前大型掠食者之一,體型遠較現代灰狼為大。科學家從保存在博物館的兩件化石中——一顆來自俄亥俄州、距今約13,000年的牙齒與一塊72,000年前的頭骨碎片中,提取出古老 DNA。經過序列比對與基因重組後,團隊成功辨認出恐狼在體型、毛色及骨骼結構方面的關鍵遺傳特徵。
透過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,科學家在現代灰狼的血細胞中,對20個基因位點進行修改。經編輯後的遺傳物質被注入家犬卵子中,再將胚胎植入代孕犬體內。約62天後,三隻幼狼順利出生。牠們目前分別為三至六個月大,體重已接近80磅,預計成年後可達140磅,與史前恐狼相近。
擬似恐狼的限制:無法還原完整生態功能
雖然這些狼犬的外貌與恐狼高度相似,但多位獨立科學家指出,這並不代表恐狼已真正「復活」。美國水牛城大學生物學家 Vincent Lynch 表示:「目前科學能做到的,是讓某種動物在外觀上類似已滅絕物種,但在行為與生態角色上,仍有重大差異。」
Colossal 的動物照護專家 Matt James 亦坦言,這些幼狼並不具備與真正恐狼相同的狩獵技巧。由於牠們並未在野外由親代撫育成長,因此不會學習如何獵殺大型獵物如麋鹿或鹿群。未來是否能重建完整的恐狼行為模式,仍是未知之數。

技術延伸應用:拯救現存瀕危物種
除了恐狼項目外,Colossal 亦宣布成功複製出四隻紅狼(Red Wolf),此為美國東南部極度瀕危的原生狼種,現時野外族群數量極為有限。團隊從野生紅狼體內抽取血液,再利用相同基因工程技術進行細胞複製,以期提升整體遺傳多樣性,加強物種延續能力。
蒙大拿大學野生生態學專家 Christopher Preston 表示,這類新型複製技術相對較為溫和,對野生動物干擾較低,但仍需透過鎮靜劑對狼隻進行採血,其執行並不容易。不過,他認為此類技術未來有潛力應用於更多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中。
未來展望:科技與自然的平衡之道
Colossal Biosciences 自2021年成立以來,已吸引逾4億美元資金投入,計劃將類似技術應用於重現更多已滅絕物種。該公司表示,復育不僅為學術研究開拓新領域,更可能為當前生態保育提供補充手段。然而,不少科學界人士對此仍持審慎態度。
美國水牛城大學的 Lynch 指出,即使能夠重現某些古代物種外觀與部分生理特徵,但牠們在現今自然環境中,已無法履行原有的生態功能。畢竟,現代的草原與森林已與史前時期截然不同,當年恐狼所依賴的獵物、競爭對手與生態位階,今日已不復存在。
正如美國內政部長於社群平台所言:「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科學探索新紀元。」然而,這場追尋過去的科技旅程,最終會否為未來的自然世界帶來正面改變,仍需時間與實證來證明。